最新消息
May.18.2025
【謝貽娟微型藝術講座】—主辦人:王雅倫教授|講者:蕭瓊瑞教授、黃文勇教授|2025.6.8 13:00-17:30|藝非凡美術館
【雲,你有名字嗎?】—謝貽娟個展|2025/05/30-08.16
May.20.2025
藝非凡美術館曾於2019年為謝貽娟辦過個展《藍色漫遊》,展出本館典藏謝貽娟作品二十餘件,包含創作歷程中最重要的「非空間」系列,以及當時與采泥藝術合作,展出其他版畫、油彩等作品。睽違了六年,這次與財團法人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為 #謝貽娟 帶來另一全新個展《 #雲,#你有名字嗎?》。
很開心這次開幕講座邀請到 #陳貺怡 教授為我們介紹謝貽娟,陳貺怡教授背景為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當代藝術史博士,可以說是在臺灣談論西洋美術史相當重要的學者。也曾於2023年,於臺南市美術館為謝貽娟策劃過回顧展《藍色的哲學》,當時展出了謝貽娟較廣為人知的「非空間」系列,以及鮮爲人知的「自畫像」系列,展覽相當精彩,對謝貽娟亦有其探討及研究。
◝◝◝◝◝◝◝◝◝◝
#謝貽娟 出生於1967年,嘉義人。因受母親影響,從小就喜愛畫畫,高中就讀復興美工,在美術及設計上自有著墨。畢業後自行創業,從事設計工作,但由於內心更加嚮往成為藝術家,決定在1991年前往英國留學,1998年完成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學院,並持續在英國創作、生活、攻讀博士、舉辦展覽,2012年也開始透過台北采泥藝術為她在臺灣舉辦個展,但在異地生活又拼命創作的她,最終累倒在她最愛的繪畫中,2015年回到臺灣治病,並於2017年離世。
短短二十多年的創作精華,留下了龐大的手稿與作品。2021年,家人為她成立「財團法人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並開始投入資源整理與清點她留下的創作。生前幾乎都待在英國創作與生活,又於五十歲就離世的她,在台北采泥藝術有過幾次個展,展出內容令人印象深刻,但依然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被更多臺灣觀眾認識到,如今希望能藉由一次次地展覽,讓我們都有機會去深入了解這一位值得被更多人認識的藝術家。
[已截止]113年度「謝貽娟獎學金」8/15至9/15申請開跑,歡迎藝術相關科系在校及畢業學生踴躍報名!
Aug.05.2024
113年度「謝貽娟獎學金」申請開跑啦!
一、 緣起:
財團法人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促進臺灣藝術史與謝貽娟藝術家之相關學術研究,特依據本會捐助章程第二條規定,於2024年起設立「謝貽娟獎學金」,旨在培養並啟發具學術研究能量與獨特潛質之藝術研究者。
二、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
三、 參加對象:藝術相關科系在校及畢業學生。
四、 徵件內容:
以藝術家謝貽娟與其所屬年代、社會環境等相關議題之藝術史、藝術理論、美學、藝術批評等研究論文,含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研討會發表或書寫等,總字數須在1萬5,000字以上。
五、 申請辦法:申請人應於當年度8月15日至9月15日,檢附下列資料提出申請
(一)「謝貽娟獎學金」專題研究論文申請書 乙份,並檢附研究計畫(以3000-6000字為限)。
(二)上述資料須於期限內以電子檔方式 Email 寄至contact@johsiehfoundation.com 信箱。
六、 獎勵與義務:
(一)獎勵金額與名額:當年度錄取一名,獎學金新臺幣十萬元整。得獎獎金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扣除10%所得稅。
(二)審核及公告規定:評審方式由主辦單位組織之專業評審團進行審查工作,並於當年度12月通知獲獎者,如無合格人選即從缺。
(三)向本會申請通過後,需於兩年內繳交紙本論文兩本與論文數位檔案乙份,並在論文謝誌提及「本論文由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獎助」
(四)承上,如兩年內無法完成,需提出進度報告並得延長半年,若延長半年後無法提交完稿論文,得以撤銷獎助,並追討已發放之獎學金。
七、 參賽細則:
(一)參賽者須確保參賽著作為本人原著,並須保證並不會使本會受到任何法律上之追訴。若有違反著作權法等法令或違反學術倫理行為(參考教育部臺教高(五)字第 1060059470 號函所提的內容),得撤銷獎助,並追討已發放之獎學金,若使主辦單位因而涉訟或受損害,申請者應自負相關法律責任與賠償責任。
(二)參賽者之報名行為,視同賦予主辦單位限定於出版及相關配合教學、研究、推廣等活動之無償使用許可。
(三)凡參賽者,視為同意遵循本辦法。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由主辦單位審議後修正公佈,並保有隨時修正活動內容之權力。
八、 聯絡資訊: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本會連絡信箱:contact@johsiehfoundation.com
詳細申請表格及資訊請前往 https://reurl.cc/VzVV2b 下載